关注卫辉慢生活,美好人生从慢生活开始

■ 读好文 || 交益友 || 品佳日■

麻将桌多大尺寸合适_麻将桌尺寸一般多大_麻将桌多大

再说贡院街

□人在蜀道

卫辉市老城内有一条街叫贡院街,我在许多年前写过一篇贡院街的散文,这是我曾每天都穿越好几次的一条老巷,对其颇有感触后写的。近些天,随着古城开发的呼声越越来越高,对老家历史的涉猎也就多了点,我对曾经往来于其中的贡院街又有了新的认识,从这条百米的古巷中吾到了其沉沉的文化积淀。

古代上学不如现在,都在公办的学校上学。那时候,公办学校有限,有钱的小孩都上私塾,穷人家的孩子是上不起学的,所以遇到考试的时候就有了麻烦,没有考场上哪答题去?为此,就有了专门的考场“贡院”。猛一听这名字好大,所谓院校,最起码也得有个十来八亩地,其实,这个贡院就像一个个小猪窝一样大小的房间,几十个,甚至几百个连在一起,类似现在的排房,有史记载,明朝贡院设置标准:长五尺,宽四尺,高八尺。一看这尺寸,吓一跳,这不叫考场,这叫班房,但就是这种班房,从里边出来的胜利者都是了不起的人物。

麻将桌多大尺寸合适_麻将桌尺寸一般多大_麻将桌多大

中国古代的贡院

这辈子,我惟一怕做的恶梦就是考试,我这人比较笨,一遇到考试就卡壳,免强上了大学读了个师范,可想考试对于我一生的“毒害”有多大影响。那么,古代的考试与现在有什么不同呢?我们卫辉古城源于明朝的府城,那就以明朝的考试来说明一下这个贡院的来历吧。

明朝,延续隋、唐、宋、元前几朝的科举制度,分四个等级。读书人面临的第一道考试关就是“院试”,院试还分三个阶段,第一阶段是由各县区主持考试的,叫县试;第二阶段是由府官主持的,叫府试;第三阶段是由省级部门主持的,叫院试,为什么省级主持的叫院试呢?是因为省教育部门的名称叫提督学院,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厅,所以就叫院试了。好了,学生们经过努力学习过院试的分线了,这时候,假如你考过了,你的身份就变了,就不再是老百姓了,你可以享受一些特权,比如,见了县太爷可以站着说话,俗话说:“站着说话不腰疼。”看来不仅能站着说话,胡说几句县太爷也不会太在意。你要是农民儿子的话,还可以不交公粮,没有地的有可能还不用去充军,等等,好处多多,要是没有好处,谁还去读什么鸟书呢。当时,咱卫辉的学生每年都要到贡院街来参加县试,卫辉府的学生也都要到贡院街来参加府试,遍及现在的新乡、获嘉、淇县、辉县、延津、浚县、滑县、封丘、考城(兰考县的一部分)等地。试想考试那几天,贡院街、县前街、鼓楼街是何等热闹啊!每个旅馆都住满了考生,饭店也是人满为患。

麻将桌多大尺寸合适_麻将桌多大_麻将桌尺寸一般多大

中国古代的贡院

过了第一关,你就是秀才了,又叫相公。写到这儿,我想起了卫辉人打麻将,多牌少牌时,也被称之为“老相公”,麻将桌上当了相公,打到底你也糊不了了。从麻将桌上也能看出,相公不好当,当了相公再往上爬也是比登天还难啊!在过去,当了一辈子的相公比比皆是,不是啥稀罕事。

秀才再往上考试就是乡试了,乡试不是到乡村去,而是到省里去考试,并且不是每年都有,三年才轮一次,如果把院试比作高中水平的话,乡试就好比考大学,有名额限制,考试的内容说了大家都听说过,叫“八股文”,就是“之乎者也”之类的四书五经,别说学了,看了都头疼。不好考也有不少人挤着去考,这一回假如你又是一位幸运者,老朱家又会给你一个好听的名字,叫举人,举人就更不一样了,中举后就成了一名国家干部了,但是你别忘了,在当时这样的国家干部狗屁也不是,如果不往上再考是没有官做的,只是个空头衔,除非真没有官可安排了,才能想起你。有的人考了一辈子中举了,结果也中疯了,这个人叫范进,我估计范进中举后,不像我老做考试的梦,因为他的脑子已经神经了。如果你想当官,考试上了以后,第二年的春天还得去京城参加会试,在全国的举人里面选出三百人,这三百人也有个好听的名字叫“贡生”。好了,你现在知道贡院街的来历了吧,贡院因贡生而来,贡院街因贡院而来,我想,这大概就是我们卫辉府贡院街的来源吧,我也只能解释到此。

麻将桌多大尺寸合适_麻将桌多大_麻将桌尺寸一般多大

最后一关就是皇考,也叫殿试,这三百人要面临皇帝及大臣的面试,从中选出三个档次,即三甲,一甲三个人:状元、榜眼、探花,称“进士及第”;二甲若干人,称“进士出身”;三甲若干人,称“同进士出身”。这回好了,你进了榜就可以称你为进士了,你就有官做了,如果你名落孙山,对不起,还得等三年再来考。这就是古代的考试制度,比现在要难得多。

有人说了,贡院那么小的房子怎么考试啊?你放心,你进去之前,除了带些文具之类的,再就是灯具,条件好的,还会给你发几只蜡烛。进去之后,咣当一声大锁一上,不答好卷子你就不要再出来了,还真有点住像进了班房一样。

卫辉市朋友相聚,酒桌上猜拳时,往往伸出几个指头,喊道:“五魁首呀六六顺”。一般人都认为第一为魁首,怎么第五也称魁首呢?原来这也跟考试有关。相传,潞王的祖辈明成祖朱棣在一次考试中偷偷改名换姓,想看看自己的本事怎么样,结果皇榜一出,自己得了个第五名,不由得大为恼火。主管考试的大臣得知这一情况时,皇榜已经出来了,吓得赶忙在皇榜上加了一溜小字:“此榜第五为魁首。”从此,“五魁首”就在民间流传开了。

限时特惠: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内外内部创业教程,一年会员只需88元,全站资源免费下载点击查看详情
站长微信:nnxmw123
公众号:牛牛网创笔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