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名鼎鼎的“鱼肠剑”,犹如古代携藏杀身利器的特殊潜艇,哪怕把它隐藏在鱼肚子里,仍可迷惑对手,最终一剑封喉。
在古代“十大名剑”中,它地位独特,号称“ 勇绝之剑”,显然,它的骨血当中,凝炼着复仇与杀伐的精气神。
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与《越绝书·记宝剑》等古籍,都对“鱼肠剑”有明确记载,“鱼肠剑”长一尺六寸,宽一寸。
看来,这柄名剑绝非《西游记》中的“金箍棒”,更不是《封神演义》里的“太极图”,而是融汇历史的真正宝物。
可惜,“鱼肠剑”有无无回的悲剧色彩,过于浓重了。
《史记》记载刺客专诸时写道:“酒既酣,公子光详为足疾,入窟室中,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。既至王前,专诸擘鱼,因以匕首刺王僚,王僚立死。”
《越绝书》也记载:“阖闾以鱼肠之剑,刺吴王僚。”
公子光,也就是后来的吴王阖闾。刺杀王僚之后,他才正儿八经地当上了吴国的“一把手”。
毋庸置疑,那名刺客专诸,同“鱼肠剑”一样,的确地位特殊,功不可没。
北宋沈括的《梦溪笔谈》也记述道:“鱼肠即今蟠钢剑也,又谓之松文。取诸鱼燔熟,褫去胁,视见其肠,正如今之蟠钢剑文也。”
根据历史传说,鱼肠剑又称“鱼藏剑”,相传,乃铸剑大师欧冶子为越王所制。
欧冶子使用了赤堇山之锡、若耶溪之铜,经雨洒雷击,得天地精华,制成了五口名剑,分别是:湛卢、纯钧、胜邪、鱼肠和巨阙。
此后,最善相剑的薛烛,应邀相看,他随即准确地感受到“鱼肠剑”所蕴藏的精神骨髓。
随即,薛烛毫不隐晦地断言这柄名剑:“逆理不顺,不可服也,臣以杀君,子以杀父。”
殊不知,“鱼肠剑”非常独特,它生就了逆理悖序的骨血,专用来弑君杀父、复仇流血的。
接下来,好戏登场了,欧冶子铸造的五大名剑各自扮演着各不相同的角色。
越国朝廷,进献宝物给吴国,吴王阖闾——也就是公子光,先后获得了五把宝剑中的三把,分别是:胜邪、鱼肠与湛泸。
有人传说,楚汉相争时,项羽就是用“鱼肠剑”自刎于乌江。
自此,这把意味特殊的名剑,被大多数人视为不祥之物,即便王公贵族、满身武功的人,均毁之后快。
“鱼肠剑”从此流落江湖,再无详细记载了。
限时特惠: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内外内部创业教程,一年会员只需88元,全站资源免费下载点击查看详情。
站长微信:nnxmw123